宣威市居民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宣威市人民政府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资源不断扩大和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医疗卫生服务不断规范,努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确定辖区内需要优先解决的居民健康问题、干预的重点人群。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宣威市卫健局组织开展了居民健康状评估工作,主要收集宣威市2020年度传染病流行情况、主要慢性病发病情况、居民全死因分布情况、妇幼保健、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水平等相关资料信息,并结合辖区基本情况、疾病谱特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慢性病危险因素和辖区慢性病支持性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导辖区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宣威市居民健康基本状况
(一)人口基本情况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总面积6069.88平方千米。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13亿元。辖29个乡(镇、街道),户籍人口154.93万人,常住人口118.9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92‰,死亡率6.37‰。随着宣威市社会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20年,宣威市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5.89岁,男性为74.13岁,女性为77.88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与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依据。2020年宣威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37.05/10万降到9.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5年的10.48‰降到7.5‰,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8.2‰降到4.46‰,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做好儿童、婴幼儿、孕产妇健康状况随访监测仍然是宣威市卫生工作时刻不容忽视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才能降低或避免死亡情况发生。
(二)传染病发病情况
2020年,宣威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未发生因防控不力导致的甲、乙类暴发疫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等疫情的严峻考验。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慢性病防控效果显著,糖尿病、高血压、重性精神病、肺结核管理率均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艾滋病防治工作达到省级要求的三个90%的指标。
2020年死因监测数据显示,传染病在宣威市居民死因顺位中居死因谱的第11位。2020年宣威市无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202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58.61/10万,死亡率为4.38/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58.70/10万,死亡61人;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99.91/10万,无死亡病例。传染病发病数与去年同期(4381)相比下降17.76%;传染病死亡数与去年同期(50人)相比上升22.00%。
宣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按照规定报告处置;相关应急物资储备到位,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2020年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2起,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未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等疾病报告。通过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及调查处置,维护和促进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辖区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
宣威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诊断不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前5位死因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7.44%。因此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心脏病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宣威市2020年死因分析显示,无论全人群和性别,慢性病均占据主要死因位置。2020年慢性病粗死亡率637.31/10万,标化死亡率754.93/10万;其中男性死亡人数5333人,男性粗死亡率721.71/10万,标化死亡率730.71/10万;女性死亡人数3546人,女性粗死亡率541.98/10万,标化死亡率760.3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和心脏病,总死亡数的81.88%。
由此可见,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我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加重了疾病负担,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重要内容。
(四)健康素养
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为持续提升宣威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宣威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健康科普巡讲活动。制定健康科普知识传播机制,建立科普专家库,并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组织全市的科普专家,在全市范围内,分市、乡两级推进“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巡讲活动内容包括健康素养66条、慢性病防控、烟草危害、科学健身、合理膳食、传染病防治、科学就医、心理健康、合理用药等。通过巡讲,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全社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61%,较2019年健康素养水平(19.1%)高2.5%。
2.全面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全市乡村以基本公卫健康教育项目为依托,全面开展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采用咨询活动、宣传栏更新、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具健康教育处方及个性化健康教育等形势,广泛传播慢性病防治知识。2020年,全市共有健康教育活动室346个,乡村两级共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3种581939份,覆盖全市常住人口的41.77%,播放音像资料累计12种,播放时长45246小时,设置宣传栏417块,更新1976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93次,受众人数13788人;乡村两级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847期,受众人数50731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71769人次。以减盐控油、科学就医,三减三健、控烟限酒等为主要内容,开展重点慢性病防控及健康生活方式巡讲4场次,覆盖人数600余人次,发放健康传播材料9种1000余份。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5次,参与人员2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种2300余份。同时要求各乡镇、村结合基本公卫健康教育项目工作要求,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控知识讲座及宣传咨询活动。在宣威电视台播放省级制作的《基本公卫项目》《签约家庭医生》《控烟》《爱国卫生运动》等公益广告4部,连续播放120小时3500条次。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包虫病防治的知识宣传7次。对脑血管病、冠心病、支气管炎、慢阻肺、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6种慢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累计制作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余万份。全市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到100%;幼儿园健康讲座覆盖率达到100%。
3.慢性病知晓率和健康意识亟需提高
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血压知晓率为40.0%,血糖知晓率为38.7%,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32.1%,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24.2%,食盐摄入标准知晓率为18.6%,食用油摄入标准知晓率为6.2%。各种知识知晓率需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中对各种与慢性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知识知晓率较低,提示宣威市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同时也反映了居民主动就医的意识和健康意识较差,各有关部门应履行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控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辖区居民防病意识。
4.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宣威市积极创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单位,树立“早防早治”的防治理念,建立健康政策,形成良好的健康环境。开展“三减三健”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合理膳食相关知识的了解,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真正养成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通过健康食堂、餐厅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从而改变人们的膳食和营养观念。在适宜场所设置健康教育展板和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张贴、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展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工具,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组织单位职工健康体检,掌握单位职工健康情况。通过在健康学校和健康社区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和摆放宣传材料,对社区居民和教师、学生群体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全方位营造健康生活环境。全市累计建设健康单位/小屋6家、健康学校6家、健康食堂7家、健康餐厅5家,健康社区124个,健康主题公园2个,健康街区1条。
(五)医疗服务
2020年末,宣威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8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2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设公立的4个,村卫生室3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厂矿及民营医院15个,个体诊所61个。各医疗机构共有编制床位5762张,实际开放床位6100张,每千人口4.59张;在职在编人员1519人,编外人员2100人,执业(助理)医师1942人,每千人口1.46人,注册护士3223人,每千人口2.42人,乡村医生1196人,每千人口0.9人。村级就诊率由10.2%提升到62.3%,县域内就诊率由75.6%提高到90.1%,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4.43岁上升到75.89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37.05/10万降到9.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5年的10.48‰降到7.5‰,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8.2‰降到4.46‰,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7.26亿元用于市、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9个。全市345个卫生室通过新建、改扩建,规范设置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配齐基本诊疗设备,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药品配备。全市现有硕士研究生19人,大学本科1145人,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253人,中级职称483人。建成胸痛、创伤、卒中、危急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和10个专家工作站、16个临床重点专科,全市急诊急救、急危重症抢救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先后组织全科医生、能西会中适宜技术等培训,累计培训村医1100余人次。通过人才引进和多种形势的培养、培训,提高了我市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全市户籍人口各种医疗保险累计参保率达99%以上。2020年,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7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7.8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0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4.52万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69万人。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就诊356.67万人次,报销10.09亿元,;住院24.6万人次,报销8.73亿元。城镇职工定点药店购药101万人次,报销1.18亿元;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24.5万人次,报销5423万元,住院2.46万人次,报销1.79亿元。离休和二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医疗保障人员门诊就诊158人次,报销129.13万元;住院290人次,报销379.84万元。实施医疗救助7.72万人次,支付医疗救助金7680.6万元。
(六)公共卫生服务
宣威市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市域内全覆盖,疾控系统疫苗出入库追溯系统构建完成,传染病控制成效明显,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疾控中心检验设备和能力居曲靖市域内县级疾控中心的首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未发生因防控不力导致的甲、乙类暴发疫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等疫情的严峻考验。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慢性病防控效果显著,糖尿病、高血压、重性精神病、肺结核管理率均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碘缺乏病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两类地方病病种有效防治,碘缺乏病监测覆盖率均为100%,合格碘盐食用率持续达90%以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持续控制在2%以下,70个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全部达到消除标准。职业健康管理不断加强,重点行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重点职业病监测与风险评估开展率均达90%以上。
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实现较大突破。2018年6月全市“120急救中心”正式启用,急救服务半径60余公里,年平均出车1500余次。
卫生综合监督深入开展医疗乱象整治、公共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等监督工作,切实规范医疗秩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初步形成全行业综合监管格局。
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覆盖城乡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99.27%。老年人医养结合工作初步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获得感和健康水平。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措施全面实施,799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签约履约404796人次。全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有效遏制。
2020年,各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到位9661.01万元。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运转,全面开展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实施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曲靖巡讲等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城乡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健康教育项目工作,推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创建了13个省级卫生乡镇和34个省级卫生村。强化队伍能力提升,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持续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储备医疗设施设备、防护器具、药品等防控物资,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整合管理、执法、监督等力量,整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和推进爱国卫生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成立专项行动工作组,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定人、定岗、定责,扎实推动专项行动开展。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级财政除整合有关项目以外,专项投入4700万元用于改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各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累计投入资金5463.2万元,用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七)烟草控制和体育与健身
1.烟草控制
宣威市积极开展控烟工作,2020年宣威市爱卫会积极组织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和无烟学校创建,共有165个单位达到标准被曲靖市爱卫会分别命名为“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及“无烟单位”。实现了建城区无烟草广告,有效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宣威市18岁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3%。
2.体育与健身
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0.21%;2015年-2020年,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共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4474万元,新建社会体育场地设施项目170个,增加场地面积32万余平方米;通过一大批体育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目前,城区街道55个社区共有272个健身场地,覆盖率达100%,设备完好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1平方米;全力打造社区“15分钟健身圈”,百姓走出家门口便能乐享完美健身生活,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市开展工间操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62个,覆盖率达95%。
2018年以来,宣威市分年度累计投入资金120万元,分别在宛水公园、锦苑山公园、玉泉山公园、地景公园修建健身步道、增设健身器材、增设吸烟亭等。目前,全市共有健身步道50余公里7000余平方米。
先后组织召开了足球、羽毛球等15场次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组织了200人的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完成了不同年龄阶段的4000人国民体质监测,检测结果显示: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合格比例为90.2%,男性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百分比为93.2%,女性为90.1%。优秀比为4.64%,男性为4.73%、女性为4.46%。
二、影响宣威市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的健康需求急剧增加,医疗保健服务面临巨大挑战
全市人口出生率14.92‰、人口粗死亡率6.37‰。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6.05%,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少儿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特点,而老年人口是慢性病患病的主要人群,其健康服务需求更为庞大,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使我市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相关研究也表明,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前五位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给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需求。老年人对健康的追求不仅是以往有病看病那种狭义的“老有所医”,而是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存质量,必将对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服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宣威市男性吸烟率处于高水平,或将成为宣威市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2020年宣威市18岁及以上男性居民现在吸烟率为71.4%、现在每日吸烟率为68.4%,高于2013年全国男性现在吸烟率(51.8%)及每日吸烟率(46.3%)。调查对象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19.2岁,日均吸烟量为15.5支,18-59岁劳动人群是吸烟的主力军人群,吸烟率较高。男性吸烟情况与云南省2007-2013调查结果相比,现在吸烟率仍然处于高水平(2007年现在吸烟率70.1%,2010年现在吸烟率68.1%,2013年为67.3%),但每日吸烟率变化不大(2007年现在每日吸烟率63.8%,2010年现在每日吸烟率为62.6%,2013年现在每日吸烟率为62.6%)。女性现在吸烟率(0.4%)及现在每日吸烟率(0.2%)较低,并且均低于2013年全国女性水平。
男性调查对象的戒烟率仅有5.2%,低于全国2013年的水平(14.7%),以及云南省3年平均水平(12.6%),青少年和中老年人戒烟率相对较高。宣威市居民被动吸烟率为50.2%,男性(49.3%)及女性(51.3%)的被动吸烟率均较高,被动吸烟率与云南省2015年调查的情况相比,相对较低。
以上结果表明,宣威市居民吸烟情况比全国多数地区较为严重,宣威市烟民的总体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比较年轻,大部分居民均广泛暴露于有烟环境中。这提示吸烟是宣威市一项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控烟工作应当作为宣威市公共卫生工作干预的重点。
2.男性饮酒行为依旧普遍,过量饮酒行为所占比重不低,应引起重视
根据《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2020年宣威市18岁及以上的居民中,12个月内饮酒者占20.8%,42.0%的成年男性均有饮酒行为,是女性(2.9%)的14.5倍。18-59岁劳动力人口12个月内的饮酒率高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1%的居民每日都饮酒,在每日饮酒者中,60岁及以上者所占比例较高。与云南省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宣威市12个月内饮酒率明显下降(云南省2015年为50.7%)。
2020年宣威市18岁及以上的居民中,危险饮酒率及有害饮酒率分别为9.0%及3.4%,女性无危险饮酒率,男性危险饮酒以45-59组组较高、有害饮酒以60岁及以上组较高。与全国2013年的情况相比较,宣威市居民危险饮酒率高于全国水平,有害饮酒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危险饮酒7.2%、有害饮酒8.8%)。与云南省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宣威市居民危险饮酒率较高,有害饮酒率较低。
由此可见,宣威市居民饮酒行为均在较低的状态,但过量饮酒者的比例仍然高达12.4%,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饮食结构仍需调整
宣威市居民红肉摄入过量、食用盐、烹调用油摄入过量的情况依然存在,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情况严重。
根据《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2020年宣威市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蔬菜水果337.3克,根据WHO关于每日摄入蔬菜水果应不低于400克的建议,有59.8%的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高于全国2013年的情况(46.8%),低于云南省2015年的调查结果(76.8%)。
每人每日摄入红肉(猪、牛、羊肉等)类74.7克,根据WHO的标准,居民每日红肉摄入过多的比例为28.6%,低于全国2013年摄入过多率(32.5%),高于云南省2015年的调查结果(22.2%)。
居民人均每日食盐量为1.2克,1.1%的居民每日食盐量超过6克,低于全国2013年水平(9.1克),每日食盐摄入过量所占比例也低于全国水平(66.4%)。
居民人均烹调油摄入量为13.7克,摄入量超过25克的比例为8.7%,人均摄入量与摄入过量的比率均比较低。
上述结果表明,宣威市居民红肉摄入过量、油盐摄入过量的比例非常低,但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
4.居民超重率与肥胖率状态不容乐观
根据《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2020年宣威市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4%,肥胖率为11.3%。超重率及肥率均以45-59岁组人群最高,与全国2013年调查结果相比,宣威市居民的超重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率32.4%)。肥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肥胖率4.1%)。与云南省2007-2013年调查结果相比,超重率及肥胖率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云南省15~69岁人群的超重率为18.3%,肥胖率为4.4%;2010年l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24.2%,肥胖率为8.2%;2013年云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25.2%,肥胖率为9.2%)。
结果表明,宣威市居民的超重率及肥胖率所占比重较大,其形势不容乐观。
5.居民锻炼率非常低,静态行为生活方式普遍
根据《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2020年宣威市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强度业余锻炼率仅为6.1%,中等强度业余锻炼率仅为5.1%。
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总静态行为的时间为4.5小时,屏幕时间为3.2小时。静态行为时间男性与女性接近;与全国2013年平均水平相比较,低于全国居民每日总静态行为时间(4.7小时),高于2015年云南省调查结果(3.7小时)。
结果表明,2020年宣威市18岁及以上居民中业余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居民静态行为生活方式普遍。
6.慢性病及相关行为知晓率需进一步提高
根据《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被调查人群血压知晓率为40.0%,血糖知晓率为38.7%,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32.1%,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24.2%,食盐摄入标准知晓率为18.6%,食用油摄入标准知晓率为6.2%。各种知识知晓率需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中对各种与慢性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知识知晓率较低,提示宣威市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同时也反映了居民主动就医的意识和健康意识较差,各有关部门应履行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控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辖区居民防病意识。
(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尚有差距,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待加强
1.传染病报告发病水平仍然处于一个相对高发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有发生,对我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仍然存在着很大威胁。分析原因: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交通发达便捷,人口的增加,使传染病防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传统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等防控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以新冠肺炎、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结核病、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任务繁重。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霍乱、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存在输入、传播和流行的可能。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给我市疾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重大疾病病情监测网,切实把好重大疾病防治重要关口。强化疫苗针对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普及健康知识、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强化卫生防控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提升,才能应对日趋复杂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自然灾害、职业危害、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等情况发生,以确保我市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宣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宣威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宣政办发﹝2018﹞115号)和《宣威市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宣政办发﹝2020﹞169号)及宣威市卫生健康局印发《宣威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宣卫健字﹝2020﹞9号)的通知,成立慢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慢病示范创建、工作进展督导检查,同时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国家新医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然而,与我市慢性病流行的严峻态势相比,目前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慢性病防治服务和健康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慢性病防控多部门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医疗预防合作的机制有待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慢病知晓率有待提高。根据《宣威市2020年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被调查的1556名对象中,慢性病知晓率为39.4%,慢性病患病率为20.3%,两周患病率为9.3%,两周内患者就诊率为43.3%。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够;患病就医的主动性较差,或是存在因经济原因未就诊情况。
4.医疗负担较重。全市2020年患者门诊就诊报销10.09亿元,平均门诊医疗报销为280.37元;年住院总费用报销8.73亿元,平均报销费用为3548.78元。全市医疗负担较重,同时居民因疾病就诊的负担也是比较重的。
三、提升宣威市居民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将慢性病防控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政府领导,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将慢性病防控纳入宣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和防治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全市工作绩效考核管理。
(二)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落实综合防控措施
成立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卫健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慢性病防控措施并开展监督评估;发改部门将慢性病防治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将慢性病防控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编制部门对疾病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编制予以充分考虑;人社部门和卫健部门进一步完善门诊相关保障政策和支付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适当加大医保投入,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报销限额和报销比例,对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治疗加大保障力度,将与慢性病防控相关的疫苗接种等费用纳入医保范畴;体育部门在适宜场所增加健身设施,如建立健身广场、健步益身主题公园等健身载体,并逐步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教育部门将学生营养、慢性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宣传部门依据国家5部委下发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倡导和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环保部门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三)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慢性病防控大数据平台
政府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康大数据平台,推动“大数据+慢性病防控”,实现综合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三家联动,使得慢性病患者从发现到追踪到建档到管理,环环相扣,信息互通。加强对患者疾病的管控和健康行为干预,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求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四)加大慢性病防控经费投入和队伍建设
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机构慢性病防控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和充实慢性病防控相关设备。进一步健全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强化网格化家庭责任医生制度;以建设健康村镇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健康脱贫,不留短板,不留死角。适当考虑增加人员编制,着手建设一支医学专业与社会工作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适应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现实需要。
(五)转变观念,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提升慢性病防控高度
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建设“健康宣威”的重要抓手,政府搭建平台,以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项目为切入点,举办“健康文化节”“健康论坛”等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文化和氛围,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实现从“治病”到“防病”、从“花钱买药”到“花钱健身”、从“身体健康”到“身心健康”的三个转变。加大健康产业的培植力度,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进一步挖掘养老、养生产业,发展运动健康产业和“健康经济”。
拓展健康文化宣传渠道,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把慢性病防控教育变成全民参与的健康教育工程。卫健部门要制定和推广健康教育指南,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实地区健康宣传团队,着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新闻宣传单位要将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作为健康知识传播的重要内容,探索公益微博、微信平台以及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运用,通过各种阵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自觉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六)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合力,提高生存环境质量
出台相应政策,落实措施和任务、职责等,加强牵头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借助医改,进一步健全覆盖防治康复一体化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按照“四个最严”的标准,强化食品药品的全过程追溯和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体育部门要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逐步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利用率,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环境保护部门要执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大力推进“五气共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汽车尾气排放国V标准,提高生存环境质量。
(七)加强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降低和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健康教育,利用社会团体、学校、企业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个体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控制危险因素的技能,从而减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落实国家控烟相关政策及要求,借鉴国内外多地烟草控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创建无烟工作环境和无烟公共场所、严禁烟草宣传和广告等途径以减少烟草产品需求;进一步加强对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宣讲戒烟的好处,为戒烟者提供戒烟方法,介绍戒烟药,在戒烟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医护人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建立各种戒烟帮助组织,利用网络建立戒烟网站,使吸烟者能便利地获得戒烟的各种知识。帮助戒烟者营造无烟环境,保护不吸烟者,尤其使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危害。开展过量饮酒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居民了解过量饮酒的危害,促其改变饮酒习惯。创造替代条件,提供丰富多样的非酒精饮料和低度酒精饮料,逐步替代高度数酒精饮料,保护重点人群。早期发现酒精滥用者,进行康复治疗。广泛推广膳食宝塔、完善科学饮食相关政策、促进居民膳食结构平衡化;提倡低脂肪、低盐饮食,提高蔬菜、水果摄入。
(八)不断完善监测工作,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慢性病防治的科学性
不断完善各乡镇的监测网络,扩充监测内容、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加强监测信息共享与利用,切实发挥监测信息为政策制定和防控效果评估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不断拓展慢性病防控的研究领域,开展具有宣威市特殊性的慢性病专题调查,如高血压专题调查、糖尿病专题调查等,探讨慢性病发病影响因素,制订有效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
(九)按照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慢性病患者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室)将其纳入管理,建立基本健康档案,通过定期随访、调整药物、合理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健康知识传播等,良好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提升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高危人群
通过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室)设立自助检测点、全民体检、项目调查、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等方式,主动筛查慢性病高危人群,并纳入高危人群管理,建立基本健康档案,每半年做一次相关体格检查和健康咨询,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慢性病的目的;同时,对纳入管理的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促使高危人群改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特别是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慢性病危害因素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3.一般人群
在社区居民中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具体内容包括:
政府倡导和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宣威市政府逐步出台支持性政策、策略及措施,例如落实工间操制度、职工体检等;开展“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等示范创建活动。
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以及网络等传播媒体手段,定期刊登或播放慢性病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形成鼓励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用多种形势与企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合作,规范合作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自在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力量和作用,形成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合力。
大力普及健康相关知识。根据不同人群(幼儿及家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机关人群、家庭主妇、老年人)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不同传播载体,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提高人群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分阶段推出不同行动板块和技术措施,使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全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觉行动,并打造长期战略品牌。
推出行动技术方案和技术工具。推出膳食和身体活动技术指导方案和简便易行适用于个人、家庭和集体单位的支持工具,用于鼓励和帮助家庭、个人及集体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要动态评价行动效果。
创造支持环境。支持社区、学校、单位和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家庭老传少、少帮老,发展志愿者队伍,形成支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立体环境。
提供服务。卫健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等为个人、家庭和集体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咨询和有关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