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情况调查网络调查问卷
今天是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简体中文登录
发布时间:2022-01-15 16:01 来源: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浏览次数:5258
在1月15日上午召开的宣威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长许韶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的工作,认为过去五年,是宣威改革发展史上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五年,也是投入最大、付出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砥砺奋进、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举措,破解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报告指出,五年来,面对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狠抓项目投资、服务实体企业,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面对产业升级的重重考验,加快转型、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壮大。面对绿色美丽的时代主题,全域统筹、狠抓提升,城乡面貌实现美丽蝶变。面对深刻变化的内外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活力动能不断增强。面对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巩固提升。面对安全稳定的底线红线,防控风险、维护稳定,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面对全面从严的治党要求,严实作风、忠诚履职,政府效能不断提高。
刚刚过去的2021年,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曲靖现场办公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盯着目标拼,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增长保持“好势头”。主要指标呈高开稳走态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增长21.8%;规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亿元,增长7.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800元、15740元,分别增长8%、9%。全市乡村振兴实现“开新局”,创文创卫取得“新突破”,生态保护打出“组合拳”,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报告指出,这五年,我们既承受了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的阵痛,也取得了高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既经历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创卫迎检等苦仗硬仗,也收获了城乡巨变、民生提质的累累硕果。五年的丰富实践无可辩驳地启示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一定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定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定是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路径;持续开展“狠抓落实年”工作,深化“重实干、勇担当、争一流”作风建设,一定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的有力抓手;一心为民、心存敬畏、勤政廉政,一定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执政底线;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法治便利的营商环境,一定是吸引客商和人才,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最好的名片、最强的磁场。这些宝贵经验,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好、完善好、发扬好。
报告指出,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是我们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人民政府将不忘党的百年奋斗路,接续赶考新时代,以奋进姿态推进宣威高质量跨越发展。我们要不懈奋斗,不负时代、赢得主动。我们要不懈奋斗,不负过去、把握未来。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宣威正在发生深刻的思想观念之变、产业形态之变、城乡面貌之变、文明风尚之变,独特的区位、交通、生态、产业等优势不断凸显,正成为投资的宝地、创业的热土、宜居的家园。我们要倍加珍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敢上新台阶、勇攀新高峰。我们要不懈奋斗,不负使命、再创辉煌。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夯实发展基础,强化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兜牢民生底线,力促社会和谐,着力建设名副其实的曲靖副中心城市、滇黔省际间重要节点城市、中国火腿美食文化名城。
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十四五”规划布局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6年末经济总量突破700亿元,“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排名争先进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上升到第35位以前,实现“三高于、三提升”。“三高于”即: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曲靖市1个百分点以上。“三提升”即: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建成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云南省美丽县城;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1.8%,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水环境质量优于功能区划要求;经济质量大幅提升,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40%、25%,工业总产值达55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
报告强调,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突出以下工作重点:
转型发展兴产业、提质效,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做优一产,打造全国一流的“两区一基地”即:粮食产区、高端果蔬药材产区和火腿及肉食品加工销售基地;做强二产,打造绿色能源、精细化工、高端钢材、有色金属、液态金属“五个百亿级产业”;做大三产,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全链打造、园区聚集、龙头带动的思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统筹协调建城乡、谋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建设曲靖副中心城市为抓手,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持之以恒打基础、优环境,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以人为本重民生、增福祉,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致力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推动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多措并举抓治理、促和谐,增强高质量发展保障。
报告还安排了2022年工作。
报告指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首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GDP能耗等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
报告强调,2022年要优先发展、全面发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强化低收入群众监测预警和帮扶救助,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第一时间获得救助。抓住产业、就业两个增收关键,推进产业帮扶和就业培训全覆盖。推进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三个提升”。
要扩大投资、培育主体,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供给和需求,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要调优结构、转变方式,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围绕“三张牌”战略,坚持“两型三化”方向,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做大总量、做优增量,调整存量、提升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
要建好城市、夯实基础,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以创文创卫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全力推进曲靖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四城联创”,以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引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市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推动创建工作“内涵式”发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美丽宜居变化,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建设“美丽县城”,夯实基础设施。
要保护环境、涵养生态,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美的生态环境。
要改善民生、增进福祉,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健康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民生建设促进社会进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守牢底线、促进和谐,展现社会治理新气象。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保障人民幸福安康。
报告强调,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引领前行航向,以敬畏之心树牢法治信仰,以过硬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以坚决态度建设清廉政府,以为民情怀扛起使命担当,用新理念指引新发展,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全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报告号召,发展时不我待、实干成就未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走进时代的“大考场”,我们都是虔诚的“答卷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辱使命,苦干实干、勇毅前行,为实现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新向往接续奋斗,为开启宣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破浪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图 夏骁 杨金香 张立新 赵雄飞 丁剑肖 孙俊 董娅娟 王飞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