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宣威:把健康县城建设具象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2024-07-04 15:26

盛夏的雨后,空气湿润清新。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两侧高大葱郁的行道树绿荫如盖,宽敞处,老人们在树下的石桌上打着扑克牌、下着象棋,在长条木椅上纳着凉、聊着天……

小区老房子侧墙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墙体画鲜艳夺目,房前、屋后、窗台、走道边的一盆盆鲜花姹紫嫣红,一棵棵绿植生机盎然……

这里是宣威市丰华街道钟山社区,曾经的滇东磷化工公司职工住宿区,因公司破产,变成了“属地失管无人问、工人失业无人帮、矛盾失控无人解”的“三无”社区,居住环境一片狼藉、工人生活一团乱麻。

2020年以来,丰华街道大力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完善基础设施,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使社区干净整洁,病媒生物密度有效控制;建设活动场所,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落实卫生服务措施,对有慢性病的居民建档管理,动态掌握病情控制情况,必要时及时引导就诊。整个小区老而不旧,舒适祥和、宜居养老。

钟山社区的变化,是宣威市健康县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拥有一个卫生、健康、满意的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向往追求,也是宣威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方向。近年来,宣威市把健康县城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接续开展两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顺利通过省级现场评审,群众满意度达98.56%。

健康县城建设务实高效

宣威市委、市政府将健康县城建设纳入“310”工程重点任务,与“四城联创”“千万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以专题会议、现场推进、巡查指导、观摩交流的方式,定期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43名处级领导包保38个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联173个责任区,建立起“部门有专班、乡镇有机构、村级有专人”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体系、责任体系抓健康县城建设。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管出来的。宣威市建立公共卫生厕所“厕长制”、洗手设施“台长制”、市场主体“门前五包”责任制,动态公示餐饮经营单位“红黑榜”,按月对第三方环卫保洁进行考核,强化健康县城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运用,确保责任措施全面落实、工作成效长期保持严管出成效。目前,宣威市公共厕所密度达5.74座/平方公里,重点行业防蝇设施合格率达95.5%、防鼠设施合格率达96.3%,7个农贸市场达到“五星级”标准,1662家餐饮服务单位达到“5个达标”要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34%。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宣威市融媒体中心、专项办随机开展暗访,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曝光不文明行为的同时,把问题及时交给责任人进行办理、整改,增强全民共建共享意识和行动。钟山社区的退休职工耿丽萍说:“社区整治改造以后,大家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道路宽敞了,环境优美了,心情也好了,每天出来打打牌、聊聊天,满满的幸福感。”

城市环境变美有目共睹

漫步在宣威市东河拾光公园,革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绿。原来的“黑臭水体”现在清波荡漾,成为宣威市民散步、健身、赏景的“打卡地”。

健康县城建设以来,宣威市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为抓手,在城区开展黑臭水体“溯本清源”唤回“碧水清流”工作。究其水体黑臭的原因,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

原因找到了,科学治理就成了关键。宣威市深入调研,找到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案,“一河一策”系统整治,将总长5.16公里的边沟河、西冲小河、广坝河、中沟河纳入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监管平台,统一治理。建设污水截流管网、清淤疏浚、新建生态沟渠、雨污分流、废水收集、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套“组合拳”下来,河水开始变清了。心水公园——宣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所在地,污水收集池嵌入花红柳绿的公园绿植中,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告知,游人不会知道花团锦簇中的钢化玻璃池是污水收集池,没有一丝的异味。“污水处理厂采用全地下式的建设形式,地下处理污水,地上为公园,这样的设计具有隔臭、隔音的特点。”厂长李帅介绍,“将污水处理厂建设在地下,具有占用空间小,节约土地资源的优点,释放出约3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空间,为市民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健身公园;地下安装先进设备,运用新工艺,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进行系统监控管理,提高了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人居环境。”

河畅水清了,就有条件让岸变绿、让景变美。宣威市在中沟河、边沟河、西冲小河等明渠段,建设河道绿化生态带6000平方米,修建生态驳岸1.5公里,种植水生植物,既提升水质又美化河岸,4条城市臭水河变成了景观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美景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城市新景观。

绿美城市建设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品质,更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创建办主任徐宏喜说:“我们按照‘增绿提质’的要求,实施‘道路提质补绿、公园绿地改造、生态绿道建设、示范创建引领’四大工程,谋划了163个绿美城市建设项目,系统推进绿美城市建设。”现在的宣威,建成区面积38.84平方公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建成绿美社区17个、健身步道50余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6平方米。

宣威,正在更新为一个环境洁净、景色优美的新城市。

慢病监测管理普惠民生

身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县城建设的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尽可能少生病、不生大病。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把环境治理好,还要关注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慢性病是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此,宣威市成立慢病管理中心,提高慢病管理工作的智慧化程度、专业化水平,解决慢病管理时效不足的问题。

慢病管理中心由12名专业人员组成慢病管理团队,主任王祥说:“借助健康宣威大数据平台,我们能统一调度安排全市慢病的指导、督促、转诊工作,构建起‘防、筛、诊、治、管、康’慢病管理体系。”以后,宣威市将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慢病管理工作体系,现有的8万多名高血压患者、3万名糖尿病患者由中心统一指导管理。“这里住院环境好,医疗条件好,来去交通也方便。”宣威市双河乡的高家才,有10多年高血压患病史,乡卫生院介绍他到慢病管理中心住院治疗。

人民群众是健康县城建设、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宣威市卫生健康局局长余俊泽说:“我们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卫生、城市更新、健康管理,将健康理念融入社会治理各个环节,建设公园绿地和健康设施,健康支持性环境得到改善,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强化重点人群‘一对一’服务,群众健康水平、满意度大幅提升,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曲靖融媒记者 张锦文李书明通讯员 戴继坤